可愛的樹蛙。
在教室裡上了三堂課,今天老師帶著小人兒到戶外抓昆蟲。
讓大家摸摸含羞草,用捕蟲網抓小灰蝶,等大家觀察後再放走,
看看長在潮濕木頭上的靈芝,告訴小朋友野外發現的菇類可能有毒不能隨便吃,
地上一顆顆的小泥球是蚯蚓的便便,
蝸牛有兩對觸角,因為容易有寄生蟲,摸了蝸牛一定要洗手,蝸牛是雌雄同體,是男生也是女生,蝸牛不是昆蟲類,是軟體動物。
樹上有隻蜥蜴,大家大聲的叫老師再小聲的等老師來,蜥蜴爬到樹上了,老師只好用上捕蟲網,發現蜥蜴正在脫皮呢!
還有幾隻馬陸,因為受到觸動所以蜷縮成一團,老師說有些蜈蚣和馬陸長的很像,抓的時候還是要小心,
台灣的蟬在地下差不多一年的時間(幼蟲期),爬出地面羽化當了爸爸媽媽(成蟲)之後,壽命則只有兩三週了。
將近40分鐘的戶外教學,更能看出老師的功力,發現什麼敎什麼,收穫很多。發現蜥蜴時,老師馬上就能說出蜥蜴的名字,擔心弄傷蜥蜴,原先想徒手抓的,但是蜥蜴爬的太高了,只好用了捕蟲網,幾堂課下來發現,除了知識老師還會告訴小朋友正確的觀念,昆蟲老師真的很棒。
回到教室,老師帶了樹蛙,哥哥馬上說:『媽媽,Diego有看過耶』。
樹蛙和青蛙的不同,青蛙用跳的,樹蛙會用爬的,
樹蛙的爬行是用吸盤,蜥蜴是用刺刺的指甲爬樹,
養樹蛙要在濕濕的環境,但也要有石頭讓牠休息。
老師把樹蛙放到牆壁上讓大家觀察,又讓樹蛙在教室裡跳,樹蛙一停下來,大家就聚集圍著,樹蛙一開始跳,大家擔心樹蛙跳到身上又趕緊閃開,一陣開心的大瘋狂。
哥哥(左)和弟弟(右)畫的樹蛙。
最初報名時,曾有想過室內的昆蟲課是否會過於靜態又不夠貼近大自然,幾堂課來發現,課程的內容其實很活潑,而且對4歲的孩子來說,若真上個兩小時的戶外課程,體力和專注力都會不夠,藉由這幾堂課讓調皮搗蛋多接觸昆蟲,將來有興趣還可以安排類似的夏令營,
而且,濕熱的天氣實在不適合我這個蕁麻疹日日犯的媽媽陪上戶外課程呀…